请输入关键字

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自然科学

“十二五”以来,随着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的实施,内蒙古大学固本强基,守正创新,以服务为宗旨,贡献中谋发展,不断增强对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科技创新工作成效显著,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科研队伍质量大幅提升,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通过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科研队伍建设取得质的提升,校本部学术人员的博士比例由“十一五”末的38%提高到64.5%。新增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创新团队2个,自治区级创新团队22个,我校现有国家级创新团队达到自治区高校国家级创新团队总数的60%。

高层次人才的聚集为学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学校拥有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占自治区总数的2/3,“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被科技部通报表扬为优秀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新增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4个,自治区级科研平台达到34个。我校牵头组建的“内蒙古草原生态畜牧业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批2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连续两年被自治区推荐申报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

二是重大项目承担能力明显增强,高端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理工科共获批项目1528项,获批经费8.05亿元,到账经费5.89亿元。新增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课题)67项,获准经费4.27亿元。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3项,获准经费1.45亿元。新增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1项、其他自治区级项目291项,获批经费总额1.24亿元;其中新增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杰出青年培育项目36项,获准经费1265万元。承担工信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重点项目1项。新增各类横向项目225项,获得经费3175万元。

在重大科研项目的牵引支撑下,学校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理工科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技术发明二等奖各1项,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26项,其中一等奖8项。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国家标准等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获批国家标准10项,实现零的突破;发明专利162项;实用新型专利44项;软件著作权180项。专利等成果转化成绩突出,成果产出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专利等成果转化20项,作价入股0.23亿元。发表SCI论文1508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一区论文72篇,二区论文220篇,单篇SCI论文影响因子高达37.4;EI论文1114篇;CPCI-S论文262篇;CSCD论文1628篇。基于Web of Science和InCites统计结果显示,学术成果国际影响力增长5倍多。

三是强化社会服务意识和水平,服务地方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学校服务自治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面向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与日俱增。在现代农牧业、生态环境建设、能源与新材料、矿物资源利用、生物医药、食品安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方面取得一批成果,实现了牛羊繁殖生物技术体系的完善与产业化应用,研究解决了若干马铃薯行业产业中存在的共性关键技术;利用现代药学技术开发创新蒙药;为自治区建设光伏小镇与现代农牧业融合示范基地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开发出以蒙古文为主的多语种手机电子词典软件、国内首款蒙古语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系统等。

四是深入推进学术交流,国际化水平日益提高。加强了与俄罗斯、蒙古国等周边国家大学与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与蒙古国科学院、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等5所高校和科研机构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分别与美国西部研究院、日本爱知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英国华威大学等合作成立了若干研究中心。积极参加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在首届中国—蒙古国技术转移暨创新合作大会上,又分别与蒙古国传统医药及技术研究院、蒙古国健康科技大学签订科技合作协议,深化与蒙古国的科技合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