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亚语言资源中心举办回鹘式蒙古文文献研究主题线上讲学活动

为深入研究中华民族语言文化与社会历史,深入挖掘古籍文献蕴含的团结进步思想内涵,2022年3月30日-31日,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亚语言资源中心与中国蒙古语文学会联合举办了线上“文献研究与数字化《云讲堂》”。中央民族大学哈斯额尔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长江学者”乌云毕力格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青格力研究员、布日古德研究员,西北民族大学敖特根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嘎日迪教授、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白双成研究员以及我校原副校长齐木德道尔吉教授、蒙古国研究中心主任白音门德教授、朝克图教授、正月教授和额尔敦巴特尔教授等12位专家分别进行了专题讲学。

开幕式由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亚语言资源中心主任那顺乌日图教授主持,中国蒙古语文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呼和致辞。

 

“云讲堂”上,专家们分别围绕“回鹘式蒙古文文献《孝经》的语言特点”“16-17世纪蒙古文文献词汇语文学研究”“大兴安岭摩崖题记群与13-14世纪史料体系再构建”“《元朝秘史》蒙古语音译汉字研究”“西方国家对‘成吉思汗石碑’的研究”“蒙古语圆唇元音和谐的演化”“黑城出土回鹘式蒙古文文献及其研究”“关于回鹘式蒙古文文献词汇特点”“13-14世纪阿拉伯文字史料中的蒙古语词汇及其拼写问题”“蒙古文文献数字化平台建设与存在的问题”“关于回鹘式蒙古文字母表”“《元朝秘史》与罗藏丹津《黄金史》中的若干名号”等题目作了报告。

受会场容量限制等因素,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及文献学爱好者1300余人次在线上聆听讲学。著名蒙古学家Birtalan Ágnes教授发来贺信。著名蒙古学家确精扎布教授发来贺信。确精扎布教授认为本次会议很好的利用了互联网,形式前卫,内容丰富,是研究工作者的“非常好的学习榜样”。

闭幕式上,我校社科处处长达胡白乙拉教授代表学校发言,介绍并鼓励了我校在文献保护与典藏为核心的社科研究领域的工作进程。

(供稿: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亚语言资源中心   编辑:李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