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大要闻

我校投标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翻译审校大型横向课题顺利结项

近日,我校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于卫红老师主持的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对馆藏日伪时期历史档案编译建立专题目录数据库”项目通过国家档案局的验收审核,顺利结项。

专家审核现场

项目负责人于卫红老师依托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以及其他驻呼高校优秀的日语教师资源,组建翻译审校团队,分别于2017年3月——9月、2017年10月——2018年6月、2018年11月——2019年9月以投标方式承担并完成 “对馆藏日伪时期历史档案编译建立专题目录数据库项目”的译文审校服务。该项目作为中国国家档案局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审校服务总经费达161万元,先后共有15位高校教师参与审校工作。项目完成时共著录采集文件目录8.2万条,实际审校完成2590万字,撰写编辑内部汇编资料16册(包括馆藏日伪时期历史档案全宗汇编13册,馆藏日伪时期历史档案印章摘编、馆藏日伪时期历史资料摘编、项目工作手册各1册)。

论证会现场

项目进行过程中,自治区档案局分别于2017年10月和2018年7月召开了项目阶段性中期质量论证会,邀请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听取翻译方和审校方的工作汇报,对翻译成果进行抽查,并对完成项目成果质量提出论证意见。中期论证专家对档案终稿质量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译文行文准确、文字表述清晰、语句通顺,达到了双方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符合国家相关行业标准。

在项目终审结项论证会上,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馆)副局馆长张帅介绍说:“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馆)馆藏涉日档案主要包括伪兴安省政权和伪蒙疆政权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情报、内部管理、民政等6大类” 。“这些档案大多是日本侵略者撤走时未能及时销毁处理的档案,时间跨度为1932年至1945年。由于年代久远,这部分档案多有破损,部分是从建筑工事中挖掘出来的销毁残片;同时手写居多,内容字迹潦草,难于辨识,大多为古日语”、“这些档案资料翻译整理完成后,将成为有关学者研究当时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的首要依据,是公众了解历史史实的重要素材” 。馆藏日伪时期历史档案属于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通过挖掘整理这些档案资料,对于揭露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具有不可辩驳的史料价值;同时对于促进人们珍爱和平、维护正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本项目档案翻译任务承担单位是南京学府翻译有限公司,译审双方为不同机构,在馆方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译审双方如期完成了既定工作任务。合作期间,内蒙古大学日语系与南京学府翻译有限公司签订日语翻译硕士实习实践基地合作协议,派遣多名日语翻译硕士生以翻译实践的形式参加了档案翻译工作。

审校方作为日文档案终稿质保方,秉承认真负责的态度,执行前对项目特点、翻译难度、档案涉及的历史文化知识等作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分析,对所有项目人员进行初期培训,保障了档案翻译审校服务质量。今后也会对所有审校过的案卷进行质量关注,必要时为译稿提供后续管理以及修订服务。

内蒙古大学社科处、财务处、外国语学院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确保了本项目工作如期高效顺利结项。该项目的顺利结项,标志着我校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领域社会服务以及外语类教学科研建设方面又取得了重大进展。

上一条:我校赴科尔沁左翼中旗开展扶贫工作调研
下一条: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实训基地揭牌仪式暨俄语系翻译硕士第四届实习动员会顺利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