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亚语言资源中心与大重阳万寿宫签署项目合作协议书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内蒙古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做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资源的建设和语言服务,以及蒙古族古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我校东北亚语言资源中心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积极开展古籍文献数字化保护与共享合作工作。10月21日,中心主任那顺乌日图,与嘎日迪、多喜等专家和技术团队一行前往西安市鄠邑区重阳万寿宫,与住持陈法永道长就重阳宫石刻文献数字化建设方面经协商达成了合作共识。25日,签署了合作协议。
签署合作协议
重阳宫,又称重阳万寿宫、祖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祖庵镇,距西安市中心40公里。是道教全真派祖师王重阳早年修道和遗蜕之所。始建于金元之际,元代达到鼎盛。这里保存着很多珍贵文物。现存于祖庵碑林石刻有30余通(件),加上其他碑刻约80余通。其中包括一级文物12通、二级文物10通和三级文物4通。如,大蒙古国累朝崇道恩命之碑:立于元宪宗元年(1251),由道士石志坚用篆书书写碑文。碑文刊刻成吉思汗赐长春真人诏书两道。豁免全真教差发税赋、保护重阳宫财产的圣旨四道。阔端、弥里杲带太子保护重阳宫令旨两道。最后为李庭(?-1304)书写序文一篇。碑阴刊刻清和、真常二掌教寄给重阳宫道众手书八篇。蒙古文(回鹘式蒙古文和八思巴文)与汉文合璧碑刻5通。如,(1)大元崇道圣训王言碑:建筑年代不详。碑文为蒙汉合璧,刊刻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八年(1271)保护全真教和重阳宫、至元十七年授予李道谦陕西、四川道教提点、兼领重阳宫事之圣旨两道和安西王至元十四年圣旨两道。(2)宸命王文碑:立于元延祐五年(1318)。碑文为蒙汉合璧。刊刻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授予孙德彧掌教全镇、知集贤院道教事的圣旨一道。延祐元年(1314)和延祐五年豁免全真教差发赋税,保护全真教宫院财产的圣旨两道。(3)皇帝玺书碑:立于延祐元年(1314)。碑文为蒙汉合璧。刊刻延祐元年元仁宗圣旨一道。内容:保护重阳宫财产不收侵犯。碑阴上下两栏刻文,上栏字漫漶,内容难辨;下栏为重阳宫诸处下院名录。(4)大元宸命碑:始建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碑文为蒙汉合璧。刊刻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至正十一年(1351)保护重阳宫财产的圣旨两道。至正十八年(1358)授焦德润为典领重阳宫的圣旨一道。(5)帖木儿大王令旨碑:立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元)张德宁刊字,冯志显、严道成、孙志久立石。圆首、高172厘米、宽100厘米、厚28厘米,碑座佚。碑文刊刻至元五年(1268)帖木儿令旨一道。碑文为蒙汉合璧,分上下两栏,上栏蒙古文字,下栏汉字,字迹可辨。碑阴为元元贞二年(1296)上石刊陕西都总管公据。分上下两栏,上栏字体稍大,正书14行,行18字,大部分可辨。下栏字迹较小。1987年,户县文物管理处从清阳学校(原清阳宫)移至重阳宫。这些碑刻是研究中古蒙古语言文字、蒙元历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料。
重阳宫珍贵文物
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双方将切实做好石刻文献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具体对所有典藏石碑进行规范数字化加工,建立重阳宫石刻古籍文献数据库与远程浏览的“数字重阳宫”。以此向陕西本地和国内外展示重阳宫珍藏的石刻古籍文献。为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提供重阳宫珍藏古籍文献资源。为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保护利用民族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供稿、摄影:内蒙古大学东北亚语言资源中心)
上一条:我校东北亚语言资源中心应邀参加2020科大讯飞全球开发者大会并访问科大讯飞AI研究院
下一条:内蒙古大学蒙古文智能信息处理团队获“2020年CCF科学技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