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11大学科门类,拥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动物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生态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1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和自治区“一流拔尖学科”,生态学、民族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入选自治区“一流拔尖培育学科”,应用经济学入选自治区“一流建设学科”,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化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5个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
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和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现有87个本科专业、128个本科教学实验室、192个教学实习实训基地。现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国家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西部卓越基层法律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2个,自治区级示范性特色学院建设点2个。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个,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师4人,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4人,内蒙古自治区教学团队25个。
全校有各类在校生26445人。其中,本科生15901人、硕士研究生8951人、博士研究生1262人,来华留学生331人。建校以来,先后涌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旭日干、刘耀,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赵进才、赵刚等一批杰出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