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曹雪妍研究员团队在通信顶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发表重要成果

近日,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内蒙古自治区智慧通信感知与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的曹雪妍研究员团队在通信顶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影响因子9.2,中科院一区Top,CCF-A)发表题为“Self-Sustainable Multi-Functional RIS-Enabled 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的论文。

频谱资源短缺已成为通信与雷达系统领域日趋严峻的挑战,集成感知与通信的通感一体化技术正逐步成为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G网络演进的核心关键技术。此外,6G还将引入可重构智能表面RIS等前沿技术,以全面提升通信与感知功能的综合性能。RIS能够动态调控信号传播环境,有效改善信号质量并扩大覆盖范围。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围绕 RIS展开,探索其在单用户与多用户系统、物理层安全机制及移动边缘计算网络中的创新架构。借助 RIS部署实现通信与感知的协同增效,通感一体化将为6G网络赋能,使其具备提供高性能智能服务的能力,进而推动社会与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本文提出一种具备反射、折射、信号放大、能量收集及目标感知等技术的新型自供能多功能RIS,将其应用于通感一体化系统,可有效缓解信号衰减问题,显著提升系统整体性能。

曹雪妍,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员,入选内蒙古大学“骏马计划”B2 岗,内蒙古自治区“英才兴蒙”第五类人才。2023年获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无线接入网络、边缘计算网络、UAV、IRS、通感一体化等方向的研究,涉及传输理论与自组网技术、性能评估、波束赋形以及资源分配等方面。近五年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本级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最高级别资助。已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IEEE TMC、IoT J、TCOM、TVT、TGCN、CHINA COM、FITEE 和国际著名会议IEEE ICC、VTC、WCNC上累计发表有关无线通信、边缘计算、资源分配等学术论文30余篇。担任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IEEE TMC、IoT J、TCOM、TVT、和国际著名会议IEEE ICC、VTC、WCNC审稿人;授权4项国家发明专利。

内蒙古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内蒙古自治区智慧通信感知与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为该论文的第一单位。曹雪妍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唯一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

该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内蒙古大学“骏马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科研启动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英才兴蒙”本级引进人才科研支持项目等经费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11129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