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无垠天地间,脚踏实地的5G追梦人——访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张颖慧教授

在学校实验室中,有这样一抹温柔身影。她精益求精,在做学问路上突破层层阻碍;她为人师表,教导学生时循循善诱;她谦逊低调,不强调成就而更专注于科研,她就是张颖慧教授。教书十余载,张颖慧在无线通信专业的科研项目上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为学校无线通信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次与张颖慧教授的访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优秀教师为科研与教学付出的心血和努力,更看到了她一路走来的执着和坚守。

张颖慧,内蒙古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2015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近几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在IEEE IoT Journal等国际国内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3部,授权发明专利8项,授权软件著作权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杰青培育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面上项目等,参与国家重大专项,华为、联通设计院(北京)、电信设计院(北京)等横向课题。2023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一层次。

张老师在办公室接受采访

科研:爬高山、进荒漠、下海岛,把一座座基站竖立在崇山峻岭

信息通信新技术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变量之一。纵观中国的无线通信发展过程,通信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是不断突破、不断创新的30年。从1G和2G的空白,到3G的突破,4G的跟随,5G的领跑,这些进步都是一代又一代通信人的努力。

采访中,张颖慧向我们介绍了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随着5G网络成功规模商用,6G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已成为全球研究热点。6G的网络速率将从5G的1-10Gbps提升至Tbps量级,以满足智慧交互、沉浸式XR、全息通信、数字孪生等新兴业务的超高速率传输需求。2018年到2023年,张颖慧带领团队在毫米波超密集网络中高效的信道估计与波束赋型技术、面向高速移动应用场景的高性能预编码技术和5G-IoT 系统中数据传输与预测等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谈到无线通讯的科研目标,她这样说:“中国信息通信业的发展历程也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程。爬高山、进荒漠、下海岛,把一座座基站竖立在崇山峻岭,把一条条光缆拉进千家万户,把一个个封闭村落带入信息社会,要让信息通信服务惠及更多的人民。”

学科:“为学须先立志”学科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打破学科壁垒

“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谈到无线通信专业的学科建设,张颖慧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名言。做学问之前要立下远大的志向,设定学习的目标,做好为学习而吃苦耐劳的准备。“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要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张颖慧说:“在今后的专业建设中,信息通信技术将继续助力经济升级和民生改善,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已进入全新的“智能化”阶段。智能化已成为信息时代的共识,并逐渐成为网络下一阶段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张颖慧认为未来通信网络将是一个智能内生的网络,AI将赋能通信,使通信更智能自主,效率更高。同时,6G将成为一个空-天-地立体化网络,高山、海洋、沙漠等将不再是信号的盲区。面对我们的问题:如何以问题为导向,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接新发展格局调整学科专业布局,针对解决现实问题推进无线通信学科交叉融合呢?张颖慧回答说:“在‘新工科’的建设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也成为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研究方法。通信技术要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车联网等融合,加速智慧城市、智慧家居、智慧医疗和无人驾驶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提升科学竞争力。”

教学:以“兴趣+能力+使命”为培养路径,兼顾师者学者双重身份

接受采访之前张颖慧刚刚结束了一场会议,不同于印象中传统电子科技科研人员男士的形象,张老师长发飘飘穿着长裙面容姣好,说起话来温柔亲切。“科研工作和日常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师者与学者两者之间应该良性循环。”张颖慧说,虽然自己从事科研工作,但自己也是一名教师。“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牢牢把握新时代的工作主题,在教学和科研中,夯实专业,努力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服务社会等方面为国家做出应有贡献。”  

谈到对“双一流”建设中对学生培养路径的理解时,张颖慧有自己的见解。“兴趣让学生可以自觉探索、自觉学习、自愿做到最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关键,也是学生后续学习和科研的重要动力。”张颖慧这样说,她用心挖掘学生的兴趣,专注与经营学生的兴趣状态;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为始,择志趣而成;与学生分享学习的乐趣,强调参与过程的付出与体悟。

对于能力培养,张颖慧认为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包括健康生活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使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并适应社会。课堂不应该只讲授书本知识,更应该传授给学生实践的知识,将其学以致用,当好学生由学校进入社会的领路人。

“年轻一代有理想、有责任,国家就有未来、有希望,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培养成为新时代的开拓者和新纪元的担当者”,培育有责任感的年轻一代科研工作者始终贯穿在张颖慧的教学过程中,她有信心、也有决心为祖国建设培育出具有责任感的“科研人”。

“科研反哺教学, 将最先进的科研成果引入日常教学中,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学又是科研的基础和动力之一,将二者发挥出各自优势,才能培养出高质量人才。”张颖慧告诉我们在无线通信领域的教学工作中,科研对于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现阶段我国无线通信技术最需要的就是创新型人才,这也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将先进的科研成果引入日常教学中,能够促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张颖慧指导研究生修改论文

张颖慧务实钻研、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的鼓励下,她的学生们也以她为榜样,在自己的学习领域不断钻研。多年来,张颖慧指导研究生发表本领域SCI高水平期刊论文、国内顶级期刊论文和国际顶级会议论文数十篇;授权和申请多项发明指导的研究生获自治区奖学金、学业奖学金30余人次。

聊到张颖慧曾在美国和英国做访问学者的经历,她说:“不管是长期的访学还是短期的访学,都收获颇多。在访学期间,参加了各类学术研讨会,认识了很多非常优秀的学者,感受到了他们严谨的科研态度,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也增强了国际交流能力。通过学习和交流,访学对我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科研工作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结语:成果来之不易,青年一代任重而道远

采访结束后,张颖慧对青年学子说,“我国通信技术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前路仍然任重道远。青年一代应继续努力,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堪当民族大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张颖慧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今后的专业建设中,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助力经济升级和民生改善,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作者:康百臻  孙佳璐        编辑:鲁娜          指导教师:刘寒娥 刘艳婧         审核:刘雪峰)